2022-09-03
领证照片 @北京市丰台区民政局

文字内容待补充,先放出来几张照片吧~

戳此看领证照片

Read More

2022-07-27
计算机网络与协议实验室 & 分布式与并行软件实验室业务简介

计算机网络与协议实验室

华为计算机网络与协议实验室是 2012 实验室中央软件院分布式与并行软件实验室的下属部门,位置分布在北京、上海、杭州、深圳、以色列特拉维夫。

愿景:扎根筑基石,创新引领分布式通信未来

定位:华为公司在计算机网络与协议技术领域的软件发动机,涵盖理论突破、技术发明、技术创新和精品交付。站在本技术领域最前沿,研究并突破计算原生网络、广域网准确定性通信世界级技术难题,打造业界领先的分布式通信全栈,协同ICT、终端、云、智能车等主力产品团队共同构筑差异化通信竞争力,逐步壮大产业生态,助力商业成功。

团队:由业界顶尖领军专家、天才少年、博士和工程师混编特战队、海外军团共同组成的高水平创新团队。技术研究成果显著,2018年至今,已有5篇论文被全球网络通信顶级会议SIGCOMM录用;并连续3届都有关键技术入选华为公司10大发明。

Read More

2022-07-22
2012 年以来,我走过的城市(持续更新中)

就在这里更新和预告我(将)走过的城市吧!

(2022 年 7 月 22 日)由于疫情,最近已经有 4 个月没有挪窝了,错过了五一的婚礼,又错过了 520 一起领证,我们也 4 个月没有见面了。

现在到哪里都要最近 14 天的行程卡,我可以拿出最近 10 年的行程!与行程卡的逻辑相同,短时间的途径某地不计入,但转机/转车一般会计入。 自 2022 年 12 月 13 日起,行程卡退出了历史舞台。

自 2012 年到 2022 年 7 月,共计走过 42 个城市,旅行 259 次(从 A 城市到 B 城市就算一次,如果再回到 A 城市就算两次了),其中 2019 年甚至旅行了 63 次。拿到这个统计数据的时候,我还是相当震惊的,虽然最近 3 年出差多,19 年还去日本逛了 12 个城市,但也没想到会这么多。为什么出差这么多呢?我的第一个项目主力是在杭州,因此 19 年 6 月到 20 年 5 月大半时间在杭州。目前的项目我带着三拨人,分别在杭州、上海和以色列,唯独没有北京的;另外作为架构师还经常需要参加研讨。大概是上帝觉得我比较适合异地吧。

在中科大和微软亚洲研究院联合培养博士期间(2013 年大四实习 ~ 2019 年博士毕业),需要经常往返于合肥和北京之间,在学生中应该已经算比较多的了。没想到工作之后的出差次数更多,航旅纵横 2021 年超过了 97% 的用户。比我还多的那 3% 用户那简直是空中飞人了。挺后悔的是,读博的时候我还是太抠了,经常舍不得车票钱,跟女朋友聚少离多。另外一点遗憾的是出行之后经常懒得写总结,我的记性不好,时间久了就只能凭照片和聊天记录来回忆了。

截至 2023 年 11 月,我已经去过了 71 个城市,旅行 380 次,相比一年前又增加了 29 个城市,主要来自我们婚礼后去新疆的蜜月旅行,以及我三个月的美国之行。其实 “城市” 有点难定义,在美国,城市对应 County 可能更合理一些,把跨 County 的行程都记录下来的话,那美国的行程又增加了很多次 “旅行”(其中在湾区内部和洛杉矶-尔湾其实不能被称为旅行),我可能都记不全了。

2022 年 5 月的统计图,未更新

当然,我没有权限从通信运营商那里获取基站连接数据。行程数据采集自订票记录、出差记录等,由于有些票并不是我自己订的,有些旅行可能漏掉了。例如,2014 年 6 月从 MSRA 结束实习回合肥本科毕业的时间已无据可查。据实习证明上的 2013 年 7 月 9 日至 2014 年 5 月 30 日,已确认北京到合肥日期。

如果您发现有误,欢迎联系我更正。

我的足迹

2024

开始日期 结束日期 城市
2024-10-08 2024-10-08 北京
2024-10-06 2024-10-08 杭州
2024-10-06 2024-10-06 太原
2024-10-04 2024-10-06 岚县
2024-10-03 2024-10-04 太原
2024-09-30 2024-10-03 石家庄
2024-09-25 2024-09-30 北京
2024-04-24 2024-09-25 合肥
2024-09-22 2024-09-24 北京
2024-09-19 2024-09-22 杭州
2024-09-15 2024-09-19 西安
2024-08-18 2024-09-14 北京
2024-08-18 2024-08-18 长沙
2024-08-17 2024-08-18 吉隆坡
2024-08-14 2024-08-17 新加坡
2024-08-13 2024-08-14 马六甲
2024-08-10 2024-08-12 吉隆坡
2024-08-10 2024-08-10 深圳
2024-07-21 2024-08-10 北京
2024-07-20 2024-07-21 岚县
2024-07-19 2024-07-20 太原
2024-07-07 2024-07-19 北京
2024-07-05 2024-07-07 合肥
2024-06-10 2024-07-05 北京
2024-06-09 2024-06-10 太原
2024-06-08 2024-06-09 岚县
2024-06-07 2024-06-08 太原
2024-06-01 2024-06-07 北京
2024-06-01 2024-06-01 密云
2024-06-01 2024-06-01 怀柔
2024-05-06 2024-06-01 北京
2024-05-04 2024-05-06 太原
2024-05-03 2024-05-04 古交
2024-05-03 2024-05-03 太原
2024-05-02 2024-05-03 大同
2024-05-02 2024-05-02 应县
2024-05-01 2024-05-02 大同
2024-04-21 2024-05-01 北京
2024-04-16 2024-04-21 迪拜
2024-04-06 2024-04-16 北京
2024-04-04 2024-04-06 武汉
2024-03-29 2024-04-04 北京
2024-03-28 2024-03-28 San Francisco
2024-03-17 2024-03-28 洛杉矶
2024-02-22 2024-03-17 北京
2024-02-22 2024-02-22 香港
2024-02-19 2024-02-22 新加坡
2024-02-19 2024-02-19 厦门
2024-02-18 2024-02-19 北京
2024-02-16 2024-02-18 太原
2024-02-15 2024-02-16 岚县
2024-02-13 2024-02-15 太原
2024-02-13 2024-02-13 古交
2024-02-12 2024-02-13 太原
2024-02-08 2024-02-12 石家庄
2024-01-01 2024-02-08 北京
Read More

2022-07-03
Architecture of USTC iCourse.club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technical architecture of USTC iCourse.club. Founded in 2015, iCourse is a Flask-based website aiming at rating courses in USTC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Although it is only a small website from a technical point of view, it offers a glimpse of the architecture of a typical web service.

Read More

2022-06-27
从 LUG GitLab 迁移了 100+ 个仓库到 GitHub

USTC LUG GitLab 即将停止对校外用户服务,虽然我是校内邮箱,但是为了预防哪天突然被拔网线,把我的所有仓库都备份到本地了,并把公开仓库挂到了 GitHub 上。作为 LUG GitLab 的第一个用户,我一共有 209 个仓库,其中个人仓库 123 个。LUG GitLab 从 2013 年 3 月 14 日(Pi Day)创立,至今已经运行 9 年,创立时间甚至比 Telegram 还稍微早几个月。GitLab 和 VPN 是我创立的运行至今的年头最长(9 年)的网络服务,服务的用户数以千计,目前我都早已离开管理和运维团队,但对这些服务还是有很多感情的。

我的 GitHub 主页:https://github.com/bojieli

我的 USTC LUG GitLab 主页:https://git.lug.ustc.edu.cn/boj

这些公开的仓库主要是我在科大做的课程作业、本科的各种项目、在 LUG 做的网络服务。在 MSRA 读博期间做的大部分项目都没有开源,我只把 SocksDirect 的源码放出来了,还放出来了几篇 paper 的 LaTeX 源码,其中一些做了脱敏处理,没有保留内部 commit 信息。工作之后的源码就更不可能随意公开了,已经开源的 MindSpore AKG 项目也是在开源时对内网 commit 信息做了脱敏处理的(开源之后的内部贡献者就是直接在公开 repo 上开发了,但开源之后我已经离开 AKG 项目)。

因此,从 GitHub 的 contributions(贡献统计)可以看到,最多的一年是 2016 年,有 2000+ contributions;去年和前年都只有少得可怜的 contributions;2013-2015 年都有 1000+ contributions;2017-2019 年就只有几百了,一是由于项目没有开源,二是由于我个人也比较脱离写代码的一线,整天琢磨新的 research idea,变成了 PPT 工程师,在实际写代码实现 idea 上花的时间并不多,这也是我博士后期发 paper 比较少的原因。

Read More

2022-06-01
羚羊木雕(张之路)

“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

妈妈说的羚羊是一件用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那是爸爸从非洲带回来给我的。它一直放在我桌子角上。这会儿,我的心怦怦地跳了起来,因为昨天我把它送给了我的好朋友万芳。

Read More

2022-05-15
PI Review 导师评价网

作为 USTC 评课社区 的创始人之一,我愿意在个人主页上推广评课社区的几位合作者 2021 年的又一个心血之作 PI Review(https://pi-review.com/)。

距离 2015 年创办评课社区已经过去 7 年,评课社区已经有超过 1.6 万条点评,在科大学生中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很多同学选课的时候都会参考评课社区上的点评。凡是读过博士或者硕士的同学大概都会认同,导师对学生这几年的生活和前途是至关重要的。虽然已经有很多评价导师的网站,比如导师推荐人、Rate My Supervisor、研控等,但都有很多问题,这里是一个比较详细的评测。PI Review 的创始人发现目前并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网站,因此 2021 年创立了 PI Review,今年又完善和新增了很多功能。

PI Review 实行匿名制,只需要用学校邮箱验证即可发表点评,但邮箱验证仅仅是为了防止 spam,邮箱地址永远不会公开,我们也不会发送垃圾邮件。发表的点评都是匿名的。欢迎各位小伙伴分享自己或者其他朋友的导师,如果觉得好可以帮自己拉合作者入坑,如果觉得不好就帮师弟师妹避坑。

PI Review 目前建议 分5个维度评价导师,包括 Advisor Style & Mentorship(hands-on or hands-off 等)、Expectations(发 paper、工作时间的要求等)、Funding & Support(工资、实习等)、Research(研究)、Lab Culture(文化)。当然,这只是个参考,大家也可以按照自己的维度评价导师。

我自己读博期间,两位微软联合培养的导师对我都非常好,给我了很多指导和帮助,我也在 PI Review 上写了评价,感兴趣的可以翻出来看看,搜索导师的功能应该是比较好用的。

Read More

2022-05-14
中科大盛世中华舞蹈表演,古风变鬼畜

舞蹈表演上,《花月成双》第一次跳到一半卡住了,重跳,结果又卡住两次……成为全场给观众带来欢乐更多的节目 :)

小视频(223 MB,2:23)

如果播放卡顿的话,可以移步 B站链接

Read More

2022-05-08
工业界中的系统研究——ACM ChinaSys Colloquium系列学术讲座第一期线上活动成功举办

(本文转载自 CNSys 公众号,欢迎关注 ACM ChinaSys 的官方公众号 CNSys)

ACM ChinaSys Colloquium 于2022年4月29日举办第一期线上学术讲座,以“工业界中的系统研究”为主旨进行了学术讨论交流。阿里巴巴副总裁、阿里云智能数据库产品事业部负责人李飞飞博士、华为中央软件院分布式与并行软件实验室主任谭焜博士作为特邀嘉宾,做学术报告并参加在线访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李诚特任研究员、华为李博杰博士、华为姚婷博士主持学术讲座。会议以腾讯在线会议室和B站直播的方式进行,共吸引600余人次观看。

Read More

2022-05-03
个人的选择与历史的进程

(长文预警:本文约 17000 字)

近日,几位好友找我聊起他们的选择。“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我父亲也从小就给我讲,选择大于努力。人生已经走了三分之一,经历过多次选择:初中选择计算机竞赛,高中同时选择数学和计算机竞赛,高考选择中科大、后悔没考上清华,大二从数学专业转到计算机,大四放弃了创业、工作和出国而选择了 MSRA,博士毕业选择去大厂,面试了 12 家公司最终选择去华为工作……

我一向是有选择困难症的,特别是容易被沉没成本缠住,容易为得不到的东西纠结很久。这导致我在做选择的时候大多偏好稳定而非风险。与此同时,我还是比较理想主义的,希望利用自己的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回顾我的这些选择,感觉就像是《楚门的世界》里面的楚门,生活在一个巨大的摄影棚中,虽然这些选择看似是自己的自由意志做出的,但却是当时环境和性格偏好的自然推论;很多时候做出了一些离经叛道的事情,却又被一把无形的大手拉回既定的轨迹。这大概就是历史的进程吧。

Read More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