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天下》报道:李博杰:放弃三百万年薪,去做九死一生的事
按:《看天下》是国内发行量最大的新闻杂志之一,每期发行量逾百万。这也是个人专题报道第一次登上主流纸媒。采访是 2024 年 4 月进行的,我是 5 月 10 日从朋友处才得知我上了杂志,稿子我都没有看过,发现编辑还从各种渠道搜集到了一些个人信息。感觉我终于能把自己做的东西给非技术人讲明白了,在短短的采访中,记者完全听懂了我在做的东西,写出来的稿子比我自己写的都好。我老婆说我提供的生活照胡子都没有刮干净,就不能找一张干净点的吗?
给外星人发信号,不想被生活锤扁——李博杰:放弃三百万年薪,去做九死一生的事
这个世界并不缺有理想的人,缺的是那些有魄力去追求理想的人。
撰文 王亚坤
辞职前,李博杰有着让人羡慕的工作:他是首届 “华为天才少年”,年薪约 300 万元人民币。入职三年,成为项目组副首席专家,领导一个有几十人的团队,前途一片光明。
没人想到,他会因为一个想法,放弃已经铺好的锦绣前程。2022 年底,ChatGPT 问世,李博杰意识到这是会改变时代的发明,他立刻决定辞职,想要投入到 AI 革命浪潮中,“为人类从碳基生物变成硅基生物,做一点小小的贡献”。
这个世界并不缺有理想的人,缺的是那些有魄力去追求理想的人。这种追求,意味着放弃安逸的生活,走上一条充满不确定性,可能带来很多痛苦的道路。
李博杰是技术专家,不懂融资、商业模式,也没有找到投资,在他看来,还在华为工作就去为自己项目拉投资是不道德的,但他还是决定投身这场 AI 大潮。在这个多少人挤破头皮想 “上岸” 的时代,喜欢冒险、追求新鲜体验的他,却逆向而行,“只要别把我弄死了就行”。
给外星人发信号
蟒山坐落在北京西北方,是燕山支脉,也是北京的一个高点。2018 年初,一个深夜,这里来了一个年轻人。他背着一口 “大锅” 和天线,找寻半天,把 “大锅” 放在一个理想位置,校准之后,对着浩瀚的星空,开始发射信号。
这个人是李博杰,他在做一件看似奇怪的事:给外星人发信息。
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李博杰认为,如果有一天,人类文明灭绝,至少要保留一些它曾经存在的证据。李博杰下载了整个英文版维基百科,把数据编码,又花了 2 个多小时,把编码后的数据传输出去。他用的是民用天线,功率很小,外星人未必能收到,但 “如果外太空探测器非常灵敏,是有可能的”。
这有点像科幻小说《三体》里的叶文洁。她收到外星文明信号后,最终向对方发送了地球坐标,结果引来 “三体人” 对地球的入侵。
《三体》中描述了一种 “黑暗森林” 理论:宇宙中的不同文明,就像黑暗中的一个个小点,在不清楚对方善恶的情况下,为了自保,只能假定对方是恶的。一旦先进文明发现了另一个文明,第一件事就是消灭对方。
如果他是《三体》里的叶文洁,李博杰说,即使在不确定外星文明善恶的情况下,为了和他们接触,“我肯定会按下那个按钮”。
他的 “冒险” 有自己的依据:现实中,人类已经对外发射了各种信号,如果 “黑暗森林” 法则有效,地球早就被灭了。
冒险的背后,是李博杰敢想敢做的性格。他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微软亚洲研究院联合培养的博士,读博期间,有一次为了好玩做实验,买了整整一公斤钠放在家里。钠是一种极其活跃的金属,扔进水里就能引发巨大的爆炸。
警察为此上门,他们循着购买记录找到李博杰家。确定他没有用于做危险事情后,一顿批评教育,没收了全部钠。
连李博杰收藏的东西,都与众不同:在不违法的前提下,他收集了大量化学元素单质,把它们保存在玻璃管里,放在家里一个专门的架子上。除了放射性元素,他集全了整个元素周期表。
这种 “爱倒腾” 的性格,并不是打小就有,而是上大学后才养成的。1991 年(应为 1992 年),李博杰出生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一个普通家庭,父亲做酒店管理,母亲是事业单位人员。小时候,他是一个认真听话的好孩子,靠数学和计算机奥赛成绩被保送中科大少年班(应为少年班学院),先是在数学系,大一一门功课挂科后,他意识到自己不适合学数学,转到了计算机专业。
新专业给了李博杰放飞自我的机会。他是学生会技术部首任部长,创建了中科大第一个给老师和课程 “打分” 的网站,每个学生都可以写下自己对老师课程质量的评价。这个网站至今还在,很受欢迎。(注:这是 USTC 评课社区,是 2015 年跟我当时的女朋友和我的室友一起开发的)
大学时,李博杰看过一部电影《楚门的世界》,影片里主人公楚门生活在一个特意为他建造的世界,重复着单调的生活,周围所有人,包括他的父母、妻子、邻居和同事,都是演员。楚门的生活就是一个 24 小时不间断的 “真人秀”,给全世界的观众看。影片最后,楚门最终驾船出海,逃离了这个虚假的世界。
这部电影给了李博杰启发,他想像楚门一样,打破重复的日常生活,走没有人走过的路,不是为了证明这个世界是虚假的,而是要获得新的体验,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
2019 年博士毕业后,李博杰拿到了华为、阿里、腾讯等多家大厂的入职邀请。为了量化对比,他按自己关注的因素,给这些大厂打分,哪家分高,就去哪家。
他最终选择了华为,在 6 月份入职。就在此前的 5 月 16 日,美国宣布制裁华为。李博杰记得,入职后每天和同事一起去食堂吃饭,都能看到墙上挂着的大电视上,滚动播放华为被制裁的最新消息,那种感觉 “就像是在战场前线”。
李博杰做算力相关的工作,三年后升到项目组的副首席专家,带着二三十人的技术团队,年薪也从入职时的 200 万元涨到了 300 万元,顺风顺水,前途一片光明。但 2022 年底,ChatGPT 的问世改变了这一切。
ChatGPT 正式发布前几个月,“行内人” 李博杰就知道,美国 OpenAI 公司做出了一个了不起的 AI,是有史以来第一个可以真正理解人类语言的人工智能。
李博杰很兴奋,像大学时看到计算机和网络的 “魔力” 一样,他意识到了 AI 的潜力,这将是划时代的发明。
那一刻,李博杰决定辞职创业。这是一个过于 “鲁莽” 的决定,李博杰甚至不是 AI 领域的技术专家;寻找商业市场,拉投资这些创业必需的事,更是八字都没一撇,他就急不可耐地要 “裸辞”。
上级领导收到李博杰的辞职信后,给他泼了盆冷水:现在是 AI 热,人群会一窝蜂涌进这个风口,与他们相比,你的优势是什么?
他连续提了四次辞职。每一次,领导都会提新的问题,比如,怎么融资,怎么招人,怎么做团队管理。对方告诉李博杰,如果真正想赚钱,就别创业。
父母也不理解李博杰辞职的想法。在华为,李博杰有着稳定的上升路线,收入高,成长环境也很好,他们不明白儿子为什么要冒这么大风险创业。
作家王小波写过,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李博杰不想被锤得没了心气。他的偶像是发誓要把一百万人送上火星的马斯克。李博杰最佩服的,就是马斯克的执行力。每个人都可能有梦想,但很多人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埋怨着理想日渐远去;或者随着年龄增长,为了买房、买车、养孩子,放弃了理想,觉得这是小孩子才有的东西。
他不想这样。
2023 年 7 月,李博杰开始了新的 “冒险”:他最终从华为辞职创业,搬到了一个新办公室。新公司算上他只有两个人。
如果整个宇宙都变成回形针
想象一下,如果整个宇宙都遍布回形针,会是什么场景?
这来源于一个关于人工智能的游戏。假设有一个非常强大的人工智能 “亚当”,人类赋予它的使命是尽可能多地制造回形针。最开始,亚当是人类的好助手。慢慢地,它发现,制造更多回形针的最大阻碍来自人类,因为他们要吃饭,要娱乐,这些都消耗资源。为了完成尽可能多制造回形针的目标,它消灭了人类,统治了地球。 最终,亚当冲向太空,把其他星体一个个都变成了回形针,整个宇宙,只有回形针。
这个惊悚故事的一个启示是,人工智能和地球上的物种一样,不能只有一种,必须得保持多样性。
李博杰想做的,就是拓展人工智能的多样性。他的合伙人是自己在中科大的学弟庄思源,后者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读博,同样对 AI 感兴趣。
两人给公司起名 “Logenic AI”,来源于英文单词 “logic”(逻辑)和 “generation”(生成)以及 “genesis”(起源)。最开始,他们想创建自己的大模型,但并不顺利,做大模型的公司太多了,类型上也多种多样,既有像 ChatGPT 这样做文字的,也有 Midjourney 这样文字生成图片的,还有 Sora 这样文字生成视频的。
更困难的是,大模型迭代速度极快,谷歌、微软、脸书母公司 Meta 等科技巨头,纷纷进入这个赛道,即使是最出名的 OpenAI,也不能保证一直领先。
做大模型,可能要一直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跑,最后一败涂地。该怎么办?
在中科大做课程评价网站的经历再次给了李博杰灵感,现在的大模型太多,烦的不仅是开发者,还有普通人,要在眼花缭乱的模型中选择最好的那个,难度无异于开学时选课。
为什么不做一个评价所有模型的平台,所有人都可以给这些模型打分呢?巧的是,合伙人庄思源参与开发了 Chatbot Arena,这是现在世界上用户最多的语言模型评价平台。“Arena” 的意思是竞技场,让各种大模型相互厮杀。
李博杰想把这套做法推广到所有大模型上,不只是语言类模型。
创业是一个更大的挑战。李博杰每天有效工作时长超过 12 个小时,觉得这 “很正常”。每一个问题,他都会在两周内解决,从不拖延。合伙人庄思源更疯狂,为了把 AI 语音回复时间从 10 秒缩短到 1.5 秒,曾连续一个星期不睡觉。
下一个难题是商业化,大模型排名是一种公共产品,怎么拿来赚钱?李博杰的想法是,利用测评网站,做一个类似谷歌的 “AI 模型搜索引擎”,和网页搜索引擎不同,只要输入想做的事,比如生成某个视频,或某段文字,这个搜索引擎就可以直接帮人完成。
这并不容易。此前领导劝阻他时提到的创业问题,后来几乎都遇到了。创业并不是个美好的神话。他还记得辞职时,领导提醒他的话:绝大多数创业公司都会失败,只有 1% 能上市;即使上市,想套现,也要经历漫长的时间。
这是一个九死一生的故事。
李博杰不急着成功,正如他当初向着太空给外星人发射电波,结果怎样,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体验的过程。 “搞了一年,公司还没被我搞死,已经算成功一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