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与直觉、思考与情感
有个经典笑话,一学生选了一门课《选择与未来》,结果到了课堂才发现讲的是《期权与期货》,因为它们的英文都是 Options and Futures。前几天开会的酒店正好在上海期货交易所对面,就想到一个问题:我们的对未来的判断和选择,是根据什么做出的呢?
最近,我读了两本书《天资差异》(Gifts Differing)和《4D 卓越团队》(How NASA Builds Teams),发现这就体现了不同人思维方式的不同。感觉(Sensing)与直觉(iNtuition)、思考(Thinking)与情感(Feeling)就是两对最关键的差异。
在正文之前,请您不妨思考,在《西游记》中,孙悟空、猪八戒、唐僧、沙僧师徒四人的性格有什么差异,又是如何团队合作的呢?
人格
MBTI 人格
很多人听说过 MBTI 人格测评,这就是《天资差异》作者一生的心血之作。这里推荐一个免费的网站 16 Personalities。从初中知道 MBTI 开始,我测过多次,一直都是稳稳的 INTJ;最近测了一次,发现竟然变成 ENTJ 了,大概是因为在公司的三年半里经常需要开会和沟通吧。朋友圈里好几位朋友也表示工作后因为沟通的现实需要,从 I 变成了 E(内倾变成了外倾)。这些字母的含义可以总结成下面的表格:
维度 | ||
---|---|---|
内外倾 | 外倾(Extraversion) | 内倾(Introversion) |
感知 | 感觉(Sensing) | 直觉(iNtuition) |
判断 | 思考(Thinking) | 情感(Feeling) |
感知/判断 | 判断(Judging) | 感知(Perception) |
大多数人可能最熟悉的是内倾(内向)与外倾(外向),这也是最容易观察的一种特征。内倾的人更关注概念和观点的内部世界,外倾的人更关注人和事物的外部世界。
剩下 3 个维度知道的人就不多了,但就作出判断和选择的方式而言,感知和判断两个维度却是最重要的。《天资差异》中指出:
- 感知维度是指我们如何认知外部世界,“感觉”(Sensing)指的是五个感官,延伸到对当下实际情况的觉察;“直觉”(iNtuition)则是联想和想象。
- 判断维度是指如何做出结论,“思考”(Thinking)指的是逻辑过程,“情感”(Feeling)指的是个人和主观的价值判断。
在处理外部世界时,感知和判断两个思维过程中可能存在冲突,此时将有一个是更为主要的,这就是感知/判断这个维度的含义。例如,如果读者对这篇文章的内容同意或者不同意,这就是在用判断的思维过程;如果读者在读到这里的时候保持开放态度,那么就是在使用感知方式。倾向于使用判断方式的人喜欢把生活组织得井井有条,而使用感知方式的人则更加随遇而安。
读完了这本书,就很容易知道 MBTI 人格测试中每道题测的的是哪个维度,哪个选项是更倾向哪个方向的。很多企业面试时也要求做性格测试,其中一部分题就是在测这些方面的人格特征。
我自己原来是 INTJ,内倾-直觉-思考-判断,也就是说更喜欢展望未来的直觉而非着眼当下的感觉,更喜欢用逻辑思考而非情感来做判断,在直觉和思考之间更倾向于用思考的方式处理外部世界。现在变成了 ENTJ,外倾(79%)-直觉(84%)-思考(79%)-判断(71%),仍然是在直觉和思考之间更倾向用思考来处理外部世界。
我这种倾向性鲜明的性格也是有明显弱点的。例如人格测试题中就有一道,周围人有情绪时是尝试讲道理还是共情,我就比较喜欢讲道理,但是更适合舒缓周围人情绪的显然是共情,这就体现了思考-情感维度的差异。
了解人格特征可以帮助选择职业,扬长避短。例如 INTJ 就是比较适合科学家的,而 ENTJ 则是更适合指挥官。工程师最适合的人格是 ISTJ,因为工程师需要着眼当下,感觉(Sensing)比直觉(iNtuition)重要,这是与科学家需要着眼未来不同的。
但是,拥有不太合适的人格特征并不意味着不能在这个职业上出色发挥。例如,一般认为外向的人更适合做管理者,但是有很多知名的管理者其实是内向的。
如何判断感觉/直觉
如果从简单的描述还难以判断的话,可以参考如下表格:
感知 | 感觉 | 直觉 |
---|---|---|
认知世界的方式 | 直接观察,亲身经历 | 无意识的联想和想象 |
面对生活的方式 | 观察式,追求快乐 | 期望式,追求灵感与想象 |
是否享受生活 | 是,热爱生活本身 | 发起者,创新者和推动者,对生活本身兴趣不大 |
模仿与创新 | 渴望拥有与享受,模仿别人之所有和所为 | 渴望机会和可能性,不关心别人做什么 |
厌恶 | 为了将来的好处牺牲眼前的享受 | 愿意牺牲眼前的享受,并不生活在当下 |
如何对社会做贡献 | 享受和娱乐,美丽和奢侈 | 发明、创新、进取和领导力 |
《天资差异》认为,普遍而言,偏好直觉的学生比偏好感觉的学生对学术研究更感兴趣,也有更大的概率追求高等教育。一个学生是否被录取固然取决于考试分数和面试表现,但在成长的过程中,学生已经默默地对接受何种类型的教育作出了倾向的选择。
我认为,目前这个社会的主流价值是倾向直觉型的,因此对创新、进取的价值认同高于享受生活本身,特别是很多家庭有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的学术情结。但是感觉型的感知方式也没有错,应当受到平等对待。例如上表最后一行,享受、娱乐、美丽和奢侈也是对社会做贡献的一种方式。
由于感觉型信息和直觉型信息在大脑中的记忆和处理方式不同,很多人会奇怪,我怎么对逻辑类的信息记忆力很强,但就是记不住故事细节,见了好几次面都记不住人呢?我就是直觉型的人,常常是根据零星的信息,分析事情的发展趋势,习惯跟着感觉走。另外一些感觉型的人,可能像本百科全书,能记住大量的数据、人名和故事情节,但难以根据这些事实来推理出新的结论。
在实际工作中,感觉型的思维方式在很多岗位上也比直觉型更加胜任。例如,感觉型的人认为抓住一个答案就罢休是不谨慎的,一定需要充分了解事实才能作出结论,而不是凭借对事物的想象得出结论。例如,工程师需要仔细检查工程中的细节,以确保不会出错。研究表明,在考试、智力测试中,感觉型的人往往做题比较慢,因为需要读三四遍题才能确保理解题意,或者需要反复验算,这就导致得分偏低。但这在真正的工程项目中可能反而成为一个优势。
感觉型的人一般比较脚踏实地,直觉型的人一般比较仰望星空,因此感觉型的人经常觉得直觉型的人天天在画大饼,而直觉型的人经常觉得感觉型的人缺乏想象力与创造力。在一个团队中,仰望星空的人和脚踏实地的人都是需要的,需要配合才能最好地完成任务。
如何判断思考/情感
判断 | 思考 | 情感 |
---|---|---|
判断的方式 | 真与假 | 令人愉快与否 |
感情与逻辑 | 重视逻辑 | 重视感情 |
人与事 | 对事物更感兴趣 | 对人际关系更感兴趣 |
真实与圆通 | 重视真实 | 重视圆通 |
管理与社交 | 管理能力更强 | 社交能力更强 |
质疑与赞成 | 习惯质疑他人的结论 | 习惯赞成他人的结论 |
友好与冷漠 | 公事公办,缺乏友情 | 友好 |
表达方式 | 按照有逻辑的序列陈述主题、论点和结论 | 较多地重复细节 |
如何对社会做贡献 | 从思想上批判风俗习惯和观念 | 支持美好的工作和活动 |
性别差异 | 男性更多 | 女性更多 |
思考与情感是一个比较容易根据行为来识别的维度。例如,经常表达不同观点的人就更倾向于是思考型的。我们高中语文作文中,举例子的论证方法就是情感型的,而逻辑说理的论证方法就是思考型的。在公众演讲中,情感型的演讲更容易引起共情而打动人;而在严肃的学术讨论中,显然是需要思考型的。
对于新冠疫情,一个思考型的人可能说,年轻人大多可以在几天内自愈,病死率只有万分之几,不足以焦虑,相比之下严格防疫带来的经济代价更高;一个情感型的人可能说,你愿意这万分之几的概率发生在自己家老人身上吗?就算是我们年轻人,得新冠比感冒难受太多了,我认识的某某年轻人得了新冠,到现在还有后遗症呢。
女朋友生气了,思考型的人可能会试图搞清楚生气的原因,并帮助她解决问题;情感型的人则会先安抚女朋友的情绪。比如当年搞评课社区的时候,她因为弄不明白数据库的表结构而伤心,而我却只顾着画 E-R 图,结果弄得她生气了。我们在公司中作为小团队的 leader,学到的第一课就是先处理心情,后处理事情。相反地,当一个思考型的人生气的时候,他也可能希望朋友帮忙解决问题,而不是说无用的安慰的话。
再举一个例子,一个很要好的朋友想让在考试或者面试中帮忙作弊,一个思考型的人可能坚持原则,而一个情感型的人可能觉得帮助朋友是更重要的。看电影的时候情感型的人容易被剧情打动,而思考型的人有可能认为这些都是编剧编出来的,还在不断寻找穿帮的破绽。
如何判断处理外部世界的主要过程
注意,下表中的判断型分为思考或情感,感知型分为感觉或直觉,判断和感知这个维度是衡量是这两个维度的相对重要性。
处理外部世界 | 判断 | 感知 |
---|---|---|
好奇与决断 | 决断 | 好奇 |
生活方式 | 计划、标准和习惯 | 随遇而安,容易适应 |
选择 | 明确选择,不喜欢出乎意料的情况 | 喜欢保留生活中的可能性 |
决策速度 | 尽可能迅速地将事情处理和解决 | 在重大决策前尽可能收集充分的信息 |
输入或输出 | 乐于把自己正在做的事情输出给别人 | 乐于观察别人正在做的事情 |
行为方式 | 自我约束的,目标明确的,咄咄逼人的 | 灵活变通的,适应性强的,容忍他人的 |
判断的天资包括做事的系统性、条理性、生活的计划性、努力的持续性、决断性、权威性,而感知的天资包括自发性、开放性、理解性、容忍性、好奇心、渴望经历、适应性。
我们在做性格测试题的时候,有时会发现一些 “是否喜欢循规蹈矩” “是否喜欢体验不同种类的生活” 的问题,这不是在分辨感觉与直觉,也不是在分辨思考与情感,而是在分辨感觉/直觉和思考/情感这两对中哪一对更占上风。
有时,我们可能发现一个在事业发展快车道上的同事突然提出离职,想要出国,回老家,或者从事一个完全不同的领域或职业。这就可能是感知型的人,想要换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而判断型的人可能对这样的选择很不理解。
公司每天上下班需要打卡,差一分钟都不行,感知型的人可能认为这是对员工的不信任,而判断型的人可能认为需要严格的制度才能防止懈怠。
去旅行之前,判断型的人喜欢提前把每天的行程安排好,做好攻略,行李箱收拾得整整齐齐;而感知型的人可能说走就走,临时决定去哪个景点玩。在逛商场或者网购的时候,在货比三家之后,转了一圈又一圈还难以决定的,可能就是感知型的。
通过以上方式,不用做人格测评,大概就能确定自己的人格类型,甚至也可以确定自己熟识的家人、朋友和同事的人格类型。
团队的“人格”
《4D 卓越团队》是一本比较快餐的实用书,它提出根据感知和判断两个维度将人或者团队划分为四个象限:
感知\判断 | 情感 | 思考 |
---|---|---|
直觉 | 培养(绿色) | 展望(蓝色) |
感觉 | 包融(黄色) | 指导(橙色) |
四个象限的解读:
- 绿色培养型:自然地关注人们的需要以及共同的价值观;服务他人、家庭、宗教以及信念;支持他人获得快乐与成功;在不损害他人的情况下取得成功;最大的挑战在于橙色的纪律性和组织性;西游记人物:猪八戒。
- 黄色包融型:自然地参与团队合作,与人建立关系;我们来到这里是为了相互合作;促进团队运作与合作;因和谐而成功。最大的挑战在于蓝色的创新性和目标感。西游记人物:沙僧。
- 蓝色展望型:很自然地注意想法、概念,而且要做到最好;新颖的远大构想最重要;有想法,而且宣传自己的想法(很多时候,因为太快导致他人无法做出回应);因卓越和创新而成功。最大的挑战在于黄色的包融性和合作性。西游记人物:孙悟空。
- 橙色指导型:很自然地关注任务、流程和确定性;对工作有计划,并且按计划实施;执行中态度严谨,遵守纪律;因有流程和始终如一而成功。最大的挑战在于忽略人的合理个人需求。西游记人物:唐僧。
当然,《4D 卓越团队》这本书是译著,里面没有提到《西游记》。但我发现中国古人真的很厉害,师徒四人刚好组成了直觉与感觉、情感与思考的四个象限,通过团队合作达成了西天取经的传奇成就。
公司和研究机构最适合的人格
书中指出,大多数的公司是橙色指导型的,大多数的研究机构是蓝色展望型的。判断一个组织是蓝色(直觉)还是橙色(感觉)主导的,可以根据下表:
问题 | 蓝色(展望,直觉) | 橙色(指导,感觉) |
---|---|---|
最终决定权 | 超能干的思考者、奇才 | 组织结构中处于顶端的管理者 |
合作流程 | 好争辩,不论是否生气 | 靠流程和管理系统来组织 |
价值观倾向 | 创新和卓越 | 流程和确定性 |
决策过程驱动者 | 技术专家 | 管理层 |
行政管理流程 | 随意、临时的 | 成文的,严格执行 |
个人行为 | 自由,有时混乱 | 纪律性强,有严密组织 |
很多学者和博士加入公司后,出现一定的不适应,其部分原因也是蓝色(直觉)和橙色(感觉)文化的冲突。大多数初创公司、成熟公司的创新团队是蓝色展望型的,而成熟公司、商用团队是橙色指导型的。如果一个团队跟它的客户或者上级组织类型不合,就可能产生一些冲突。
可以注意到,在情感和思考的维度上,公司和研究机构都是倾向思考的,因为这些组织的宗旨都是做出理性的判断,达到一定的目标;让组织中的每个人开心只是一个次要的目标。